會前準備 才有好表現
聯合新聞網 2011/04/27
 
  
開會是每一位上班族都會遭遇的事,求職網副總邱文仁發現,不懂開會的人,出乎意料的多。她認為,若在開會前,能先設定好主題,並預先告知與會者會議內容,控制會議時間,讓與會者都能順暢表達,才能讓開會有共識、結論。
 
一個好的會議,應該在舉行會議之前,就提前通知會議內容,讓參與者有時間準備,並且清楚知道自己發表的時間。邱文仁認為,參與者若在赴會前,完全不知會議內容,「開會時一定是冷眼旁觀,無法貢獻自己的智慧。」邱文仁也補充,臨時會議不算正式開會,因為這樣的會議,通常只是布達事情、非討論,正式開會絕不是臨時通知的。

 

會議主持人應該控制時間,讓討論不要離題。邱文仁曾參加過一個長達八小時的會議,當時會議的冷氣出風強,溫度低,手幾乎要發青,會議太長造成血液不流動,也使她有昏昏欲睡的感覺。會議時間太長與會者有可能無法達到記憶的效果,「所以會議的舒適度及時間的掌控也很重要。」

 

她發現,會議安排中午時段往往會比下班時間好,選擇在中午開會,由於是午餐時間,在開會時準備點心或便當,會使與會者更願意參與。

 

開會氣氛,也是會議進行時十分重要的元素。她發現,有些企業在開會時,主持會議的人往往是老闆或主管,從頭到尾也只有他們發表意見,使得意見成為一言堂,沒人限制時間的情況下,會議變成老闆的宣導大會。邱文仁認為:「開會時,參與者沒提出意見來達成共識,開會是不夠完整的。」

 

邱文仁觀察,在開會時,真正能夠清楚表達的人不多,但在會議中參與發表,卻是最容易讓與會者建立觀感的場合。她舉例,在參加會議或主持會議時,若沒準備內容,發表時甚至結結巴巴,「這很容易被同事看輕能力。」在會議前有所準備、提前預演自己的發表內容,甚至思考觀眾發問的問題,才能在會議中有好的表現。

 

邱文仁說,開會是為了達成彼此的共識,所以會議尾聲,主席應該勾選好有結論的議題,並收斂當日的開會議題,做出一個結論,把沒有結論的部分訂定下次開會日期,會議記錄就成為開會中不可或缺的細節。

 

她表示:「會議記錄應該於會後寄給所有的與會者,協助開會者收斂議題,記錄也要跟上要進行的下一步。」

 

她認為,開會除了必須理智和具有邏輯的設計,其中也有諸多必須注意事項,「開會時除了注意細節,流暢的溝通情境,才能讓會議有效率地進行。」

 

【經濟日報/何秀玲/20110427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瑪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